《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00必考点

考点 1 常用古文献典
  1. 黄帝内经: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2.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①伤寒论(外感病):“众方之祖”,开创六经辨证体系
②金匮要略(内伤杂病):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1.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本草学专著,载药 365 种,上 120、中 120、下 125(三品)
  2. 本草经集注:①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②创立了“诸病通用药”专项
  3. 重修政和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4. 备急千金要方:①首重医德,著“大医习业”、“大医精诚”②首重妇婴病治理,影响后世妇婴专科形成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考点 2 辨证论
  1. 症、证、病的概念
  1.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是机体发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
  2.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 病:疾病的简称。
  1. 辨证论治: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 同病异治:证候不同,治法不同。证异治异
  2. 异病同治:证候相同,治法相同。证同治同
 
 考点 3 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制约 阴平阳秘。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互根互用 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互根)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互用)
消长平衡 四季的气候变化。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量变)
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质变)转化条件:物极必反
 
考点 4 阴阳学说的临床应
 
偏盛:实证
实则泻之
损其有余
阳偏盛——实热证 (实)热者寒之
阴偏盛——实寒证 (实)寒者热之
 
 
偏衰:虚证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阳偏衰——阳虚=虚寒证 补阳=益火=阴病治阳
阴中求阳
阴偏衰——阴虚=虚热证 补阴=壮水=阳病治阴
阳中求明
 
考点 5 五行的生克乘侮 1.正常关系
相生(母子关系):木→火→土→金→水→木
相克(所胜所不胜关系):木→土→水→火→金→木 2.异常关系
母病及子(肝→心);子病及母(肝→肾);相乘(肝→脾);相侮(肝→肺)
 
考点 6 五脏的生理功
 
 
 
1.心
(1)主血脉 ①心能生血
②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心搏如常起主导作用
(2)主神明(心藏神) ①君主之官②五脏六腑之大主
③生之本,神之变
 
 
2.肺
(华盖、娇脏)
(1)主气,司呼吸 ①肺主呼吸之气
②肺主一身之气——生成宗气、调节气机
(2)肺主宣发与肃降  
(3)肺主通调水道 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
(4)肺朝百脉,主治节 主治节:对肺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3.脾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主运化 ①水谷(食物)②水液
(2)主统血 防止出血
 
4.肝
(刚脏、将军之脏)
 
 
(1)主疏泻
调节气机(肺、肝)
①调畅情志②协调脾胃升降③促进胆汁生成与排泄④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⑤调畅排精行经
(2)主藏血 ①储藏血液②调节血量③防止出血(脾、肝)
 
5.肾
(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本)
(1)肾藏精,主生长、
发育与生殖
 
(2)肾主水 与水液代谢最密切的三个脏腑——肺脾肾
与水液代谢最密切的一个脏腑——肾
(3)肾主纳气 防止呼吸表浅(呼多吸少)
 
考点 7 五脏之间的关
心与肺 气和血的运行 肺与肝 气机的调节
心与脾 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肺与肾 津液代谢/呼吸运动/阴液互滋
心与肝 血液与神志、情志 肝与脾 饮食消化;血液生成、贮藏、运行
心与肾 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肝与肾 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同源
 
 
肺与脾
气的生成、津液代谢
生气之枢(主、本)-肺;生气之源-脾;生气之根-肾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脾与肾
 
 
先天后天、津液代谢
 
 
考点 8 六腑的生理功
1.胆 ①主决断②即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
2.胃 ①主受纳腐熟—太仓、水谷之海②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3.小肠 ①主受盛和化物②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 大肠主津
5.膀胱  
6.三焦(孤腑) ①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②元气运行到全身的通道
③水液运行到全身的通道
 
 
考点 9 奇恒之
  1. 脑:①元神之府  ②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与心、肝、肾三脏的联系更为密切
  2. 女子胞: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考点 10 
分类 来源 分布 作用
元气(原气) 先天+后天 根于肾,通三焦流全身 推动
宗气(气海、膻中) 后天+清气 积于胸中 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
以行气血【心肺】
营气(荣气、营阴) 水谷精华 行于脉内 营养人体、化生血液
 
卫气(卫阳)
 
水谷彪悍
 
行于脉外
①护卫肌表,防外邪②温养脏腑、肌肉、皮毛③调控汗孔开
合及汗液排泄,维持体温恒定
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
气的运行:称作“气机”。“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考点 11 1.脉为血之府
  1. 运行:血液的正常循行与心肺肝脾(无肾)密切相关
  2. 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
  3. 气血关系: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血为气之母——血能生气、血能载气(气随血脱)
 
考点 12 津液
  1. 津(稀)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血脉,液(稠)存在于骨节、脏腑、脑、髓
  2. 代谢与肺、脾、肾关系最密切
  3. 功能:①滋润和濡养作用②化生血液③促进废物排泄
 
考点 13 奇经八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
  1. 督脉——阳脉之海
  2. 任脉——阴脉之海
  3.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
  4.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主司带下
 
考点 14 外感病
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邪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邪善行而数变③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主痛③寒性收引
暑邪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③暑多挟湿
湿邪 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③湿性黏滞
④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燥邪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
火邪 1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伤津耗气③火热易生风动血④火热易发肿疡
 

考点 15 内伤病
七情内伤——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考点 16 基本病机 1.邪正盛衰
  1. 虚实错杂【夹谁谁少】
 
虚实夹杂
实中夹虚 外感热病,高热伤津伤阴的“阳胜则阴病”、气阴两伤病证
虚中夹实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的水肿;气虚血瘀、气虚痰阻【先虚后实】
  1. 虚实真假
 
 
 
 
四大假证
分类 表现 治法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 面红如妆、自觉发热、腹痛腹泻、小便
清长…
热因热用
真热假寒、阳盛格阴 里面一派实热+手足凉 寒因寒用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气血不足导致闭经、气虚导致便秘、脾
虚导致腹胀【虚导致实】
塞因塞用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小儿食积腹泻、妇科瘀血崩漏 通因通用

2.阴阳失调
  1. 阴阳互损——原理:阴阳互根互用;结果:阴阳两虚
  2. 阴阳亡失:亡阳——大汗淋漓(冷汗如水);亡阴——大汗淋漓(热汗如油)  3.气血津液失调
  1. 气失调
①气虚——乏力②气机失调——气滞(胀)、气逆(向上)、气陷(下垂)、气脱、气闭。
  1. 血失调
①血虚——面白无华、唇甲色胆②出血③瘀血——刺痛、青紫、涩脉
  1. 津液失调
①津液不足——干②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考点 17 望神
失神 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假神 回光返照(阴阳即将离绝)
 
神乱
癫病 表情淡漠,寡言少语,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抑郁】
痫病 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
狂病 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躁狂】
 
考点 18 望面
 
青色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寒痛瘀惊+气滞)
青黑——寒、痛;青紫——瘀血;青黄——肝郁脾虚;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
——惊风
赤色 主热证
通红——实热;潮红——虚热(嫩红=潮红);泛红如妆——戴阳证(回光返照)
黄色 主脾虚、湿证
萎黄——脾虚;黄胖——脾虚湿困;黄疸——湿(阳黄湿热、阴黄寒湿)
白色 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㿠白——阳虚;淡白——血虚;苍白——亡阳、大出血、实寒证…
 
黑色
主肾虚、水饮、血瘀证
黑而晦暗——肾阳虚;黑而焦干——肾精亏耗;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考点 19 望体
  1. 斑:摸之不碍手者、压之不褪色;疹:摸之碍手、压之褪色
  2. 白㾦:汗出不彻
  3. 痈疽疔疖
①看大小:大——痈疽,小——疔疖
②痈——大而热,疽——大而不热
③疔——小而根脚深,疖——小而根脚浅
 
 
考点 20 望舌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尖——心肺,舌中——脾胃,舌根——肾,舌两边——肝胆
  1. 望舌质
淡白舌 气血虚或阳虚
红舌 实热【舌红苔黄脉数】、虚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绛舌 非常热 热入营血、热性病极期、阴虚火旺
紫舌 血瘀 润燥分寒热
  1. 望舌形
①老舌——实证、热证;嫩舌——虚证、寒证
②胖大舌:淡白——脾肾阳虚;红——心脾有热;紫——中毒
③瘦薄舌:属阴血亏虚。色淡——气血虚;色红绛——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④裂纹舌:属阴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红绛——热盛津伤;淡白——血虚
⑤齿痕舌:脾虚
⑥芒刺舌:热
  1. 望舌态
①吐弄——属心脾有热②歪斜——中风
  1. 望舌苔
白苔 表证、寒证 积粉苔——毒热内盛
黄苔 里证、热证 舌淡胖嫩而见苔黄滑润——阳虚水湿不化
灰苔、黑苔 里证 润燥分寒热
 
厚薄 厚薄分表里 厚:里证,薄:表证
润燥 润燥分寒热  
腻腐 食积、痰浊  
剥落 伤胃的气阴 胃的气阴两伤:花剥苔;胃阴枯竭、胃气大伤:镜面舌
有根、无根 胃气有无  
 
 
考点 21 闻语
谵语 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的 热扰心神的实证
郑声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狂言 言语粗鲁,狂妄叫骂,失去理智控制的 痰火扰心
独语 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便停止的 心气虚,
 
考点 22 问寒
  1. 恶寒发热——表证。
  2. 但寒不热——畏寒——阳虚
  3. 但热不寒
  4. 寒热往来——半表半里(有定时——疟疾,无定时——少阳证)
 
  1. 考点 23 问疼痛
  2. 绞痛——有形实邪闭阻气机
  3. 痛而拒按——实证;痛而喜按——虚证
  4. 头项痛—属太阳经;前额痛—属阳明经;头侧痛—属少阳经;头顶痛—属厥阴经
考点 24 切诊
浮沉分表里,迟数分寒热,滑脉——痰饮、食滞、实热;涩脉——气滞、血瘀、精伤、血少;弦脉——肝胆病、痛证、痰饮【左侧心肝肾,右侧肺脾肾】
 
考点 25 八纲辨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 表里:判断病位。恶寒发热脉浮——表证;非表即里
  2. 寒热:判断病性
  3. 虚实:判断邪正盛衰
  4. 阴阳(总纲):判断病类。表、实、热证——阳证;里、虚、寒证——阴证。
 
考点 26 脏腑辨证定位+定性
 
 
 
1.心病
心气虚 心悸+气虚  
 
2.肺病
(咳喘)
肺气虚 咳喘+乏力
心阳虚 心悸+阳虚 肺阴虚 干咳+阴虚
心血虚 心悸+血虚 燥热犯肺 干咳+燥
心阴虚 心悸+阴虚 风寒犯肺 咳喘+脉浮紧
心血瘀阻 心胸憋闷疼痛 风热犯肺 咳喘+脉浮数
心火亢盛 口舌糜烂 痰浊阻肺 咳喘+腻苔滑脉
 
 
3.脾病(纳呆腹胀便溏)
 
脾气虚
脾失健运 纳呆腹胀便溏+乏力,纯脾气虚
脾虚下陷 脾气虚+下垂
脾不统血 脾气虚+出血
脾阳虚 脾气虚+寒
  寒湿困脾 白腻:寒湿
脾胃湿热 黄腻:湿热
 
 
 
 
 
 
4.肝病(头目胁阴)
肝气郁结 弦+胁肋胀痛
肝火上炎 弦数+头痛眩晕
肝阴虚 胁肋+五心烦热
肝阳上亢 上有肝火(头晕头痛),下有肾阴
虚(腰膝酸软)【头重脚轻】
肝血虚 眩晕耳鸣+血虚
 
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 肝阳上亢+中风
热极生风 高热+抽
血虚生风 面色萎黄+震颤
肝胆湿热 胁肋+湿热
寒滞肝脉 睾丸+寒
 
 
5.肾病
(腰膝酸软,无实证)
肾阳虚 腰膝酸软+形寒肢冷
肾阴虚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肾精不足 腰膝酸软+生殖、生长发育
肾气不固 腰膝酸软+滑精早泄、尿后余沥
肾不纳气 呼多吸少
  1. 胃+寒=胃寒,胃+热=胃热(火),呕吐酸腐(伤食)=食滞胃脘,知饥不食:胃阴虚
  2. 大肠,泄泻+黄腻滑数——大肠湿热;大便干燥——大肠津亏
  3. 膀胱湿热——尿频尿急+黄腻
  4. 心脾两虚=心血虚+脾气虚,心肾不交=有心有肾有阴虚,脾肾阳虚=五更泻考点 27 正治反治

考点 28 治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1.汗法——发汗——治表证
用于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邪外束,疹毒内陷,麻疹不透之证、体虚外感表证  2.吐法——治病位在上
  1. 下法、消法,排出有形实邪。【下法快、消法慢】
  2. 和法——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两个)
  3. 温法——祛寒
  4. 清法——清热
  5. 消法——是消散体内有形积滞【下法快、消法慢】
  1. 补法——补虚
 
考点 29 感冒恶寒发热
  方剂 中成药
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脉浮紧 荆防败毒散 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夹湿)、感冒清
热颗粒、感冒软胶囊葛根汤颗粒(项背)
风热感冒 恶寒发热+脉浮数 银翘散 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
感冒清胶囊、柴银口服液
时行感冒 高热,流行性发作 清瘟败毒饮 清瘟解毒片、连花清瘟胶囊、维 C 银翘片、
银翘伤风胶囊
体虚感冒 恶寒发热+乏力 参苏饮 参苏丸、败毒散
 
考点 30 咳嗽
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
  方剂 中成药
风寒袭肺 咳嗽+脉浮紧 三拗汤合止嗽散 通宜理肺丸、风寒咳嗽丸、杏苏止咳
糖浆、三拗片
风热犯肺 咳嗽+脉浮数 桑菊饮 桑菊感冒片急支糖浆、羚羊清肺颗
粒、风热咳嗽胶囊
风燥伤肺 干咳 桑杏汤 蜜炼川贝枇杷膏二母宁嗽丸、雪梨
止咳糖浆
痰湿蕴肺 咳嗽+白腻、滑脉 二陈平胃散合三
子养亲汤
二陈丸橘贝半夏颗粒、蛇胆陈皮
痰热郁肺 咳嗽+黄腻、滑数 清金化痰汤 清肺化痰丸、清肺抑火丸、复方鲜竹
沥液
肺阴亏耗 干咳+阴虚 沙参麦冬 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二冬膏
 
考点 31 喘证
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以及癔病
  方剂 中成药
风寒闭肺 喘+脉浮紧 麻黄汤合华盖散 小青龙胶囊、风寒咳嗽颗粒、苓桂
咳喘宁、桂龙咳喘宁胶囊
痰热壅肺 喘+黄腻、滑数 桑白皮 清肺消炎丸、葶贝胶囊
痰浊阻肺 喘+白腻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橘红痰咳颗粒、祛痰止咳颗粒
肾不纳气 喘+呼多吸少 肾气丸合参蛤散 补金片
 
考点 32 肺胀
胸部膨满(日久,都有虚)
  方剂 中成药
痰浊阻肺 胸膺满闷+腻苔滑脉 苏子降气汤合三
子养亲汤
苏子降气丸、理气定喘丸
痰热郁肺 胸满,目胀睛突(肺 越婢加半夏汤或 止咳平喘糖浆、清肺消炎丸
 
  胀/甲亢)+黄腻滑数 桑白皮  
肺肾气虚 胸部膨满+ 腰膝酸
软、呼多吸少
平喘固本汤合补
肺汤
参茸黑锡丸、百令胶囊(肺肾两虚)
 
考点 33 心悸
  方剂 中成药
心脾两虚 心血虚+脾气虚 归脾汤 人参归脾丸、复方扶芳藤合剂、益气
养血口服液、消疲灵颗粒
阴虚火旺 心悸+阴虚 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丸朱砂安神片、宁神补心
片、安神补心丸
心阳不振 心悸+气虚+寒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汤合参附汤
参仙升脉口服液、心宝丸、芪苈强心
胶囊
瘀阻心脉 心悸+涩 桃仁红花煎合桂枝
甘草龙骨牡蛎
血府逐瘀口服液、七叶神安片、稳心
颗粒、参松养心胶囊
 
考点 34 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绞痛(如主动脉瓣狭窄、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炎以及肺源性心脏病
  方剂 中成药
气虚血瘀 胸痛+乏力+涩 补阳还五汤 芪参益气滴丸、参桂胶囊、心力丸、活心
气滞血瘀 胸痛+弦+瘀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口服液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
滴丸、冠心丹参滴丸、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痰浊闭阻 胸痛+腻苔滑脉 瓜篓薤白半夏
合涤痰汤
血滞通胶囊、丹蒌片、舒心降脂片、降脂
通络软胶囊
寒凝心脉 胸痛+紧(实寒) 枳实薤白桂枝
当归四逆汤
宽胸气雾剂、苏合香丸、冠心苏合滴丸
神香苏合丸(庆余救心丸)
气阴两虚 胸痛+气虚 生脉散合人参
荣汤
益心胶囊、益心舒胶囊、益心通脉颗粒、
冠心生脉口服液
 
考点 35 不寐
  方剂 中成药
肝火扰心 不寐+弦数 龙胆泻肝汤 泻肝安神丸、复方罗布麻颗粒
痰热扰心 不寐+黄腻滑数 黄连温胆汤 心速宁胶囊、礞石滚痰丸、补脑丸
心脾两虚 不寐+心、脾 归脾汤 北芪五加片、眠安宁口服液、脑力静糖浆
心肾不交 不寐+心肾、阴虚 六味地黄丸
交泰丸加减
乌灵胶囊、滋肾宁神丸
心胆气虚 不寐+胆怯 安神定志丸合
酸枣仁
柏子养心丸
 
考点 36 胃痛
  方剂 中成药
寒邪客胃 胃痛+紧 良附丸 良附丸、安中片、仲景胃灵丸
 
饮食伤胃 胃痛+腐 保和丸 槟榔四消丸、开胸顺气丸、沉香化滞丸、
加味保和丸
肝气犯胃 胃痛+弦 柴胡疏肝散 沉香化气丸、朴沉化郁丸、舒肝健胃丸、
舒肝和胃丸、调胃舒肝丸
湿热中阻 胃痛+黄腻滑数 清中汤 木香槟榔丸、中满分消丸、胃痛宁片
胃阴亏耗 胃脘隐隐灼痛
(阴虚)
一贯煎(治阴虚)
合芍药甘草
胃尔康片、胃乐新颗粒、胃安胶囊、阴
虚胃痛颗粒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喜温
喜按
黄芪建中汤 黄芪健胃膏、温胃舒胶囊、胃疡灵颗粒、
虚寒胃痛胶囊
 
考点 37 泄泻
  方剂 中成药
寒湿内盛 泄泻+白腻濡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水五苓散
湿热伤中 泄泻+黄腻滑数 葛根芩连汤 肠康片、香连片、痢必灵片、泻痢消胶囊、
连蒲双清片、白蒲黄
食滞肠胃 泄泻+腐 保和丸 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和中理脾丸
肝气乘脾 泄泻+弦 痛泻要方 痛泻宁颗粒、养胃颗粒
脾胃虚弱 泄泻+脾虚 参苓白术 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参苓健脾胃颗
肾阳虚衰 五更泻 四神丸 四神丸、桂附理中丸固本益肠片、肠胃
宁片
 
考点 38 便秘
  方剂 中成药
热秘 大便干结+热 麻子仁丸 麻仁胶囊、麻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通
幽润燥丸、清泻丸、复方芦荟胶囊
气秘 大便干结+气滞 六磨汤 四磨汤口服液、厚朴排气合剂
冷秘 大便艰涩+紧 温脾汤合半硫丸 可选用小建中合剂与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使
用辅助治疗
虚秘 排便困难+乏力 黄芪 便秘通、便通胶囊、芪蓉润肠口服液、苁
蓉通便口服液
 
考点 39 头痛
  方剂 中成药
风寒头痛 头痛+脉浮紧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颗粒、天麻头痛片、都梁软胶囊
风热头痛 头痛+脉浮数 芎芷石膏 清眩片、芎菊上清丸
肝阳头痛 头痛+弦数 天麻钩藤 天麻钩藤颗粒、天麻首乌片、清脑降压片、
脑立清丸
血虚头痛 头痛+面色少华 加味四物汤 益血生胶囊、养血清脑颗粒、天麻头痛片
瘀血头痛 头痛+涩 通窍活血汤 血府逐瘀口服液、通天口服液、逐瘀通脉
胶囊、丹七片
 
考点 40 眩晕
 
  方剂 中成药
肝阳上亢 眩晕+肝火 天麻钩藤 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复
方罗布麻颗粒
气血亏虚 眩晕+气虚+血虚 归脾汤 归脾丸、益中生血片、参茸阿胶
肾精不足 眩晕+肾(阴)虚 左归丸 左归丸、古汉养生精
痰湿中阻 眩晕+腻苔滑脉 半夏白术天麻 半夏天麻丸、眩晕宁颗粒、晕复静片
 
考点 41 胁痛
  方剂 中成药
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弦 柴胡疏肝散 柴胡舒肝丸、四逆散、舒肝止痛丸
肝胆湿热 胁肋重着疼痛、灼
热疼痛+黄腻滑数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丸、利胆片、胆石清片
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涩 血府逐瘀汤或
复元活血汤
血府逐瘀口服液元胡止痛片、和络舒肝
胶囊、肝达康颗粒
肝络失养
(肝阴虚)
胁肋隐痛+舌红少
苔脉弦细数
一贯煎 复方益肝灵片、慢肝养阴胶囊
 
考点 42 中风
急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方剂 中成药
风痰入络 半身不遂+脉浮数 真方白丸子 大活络丸、再造丸、豨蛭络达胶囊
风阳上扰 半身不遂+弦 天麻钩藤 心脑静片、松龄血脉康胶囊、全天麻胶囊
气虚血瘀 偏枯(半身不遂)
+气虚+涩
补阳还五汤 脉络通颗粒、软脉灵口服液、脑安颗粒、
消栓胶囊、复方地龙胶囊
 
考点 43 汗证
胸部膨满(日久,都有虚)
  方剂 中成药
肺卫不固 汗出+易感冒 玉屏风 玉屏风颗粒、复芪止汗颗粒、虚汗停颗粒
心血不足 汗出+心+血虚 归脾汤 归脾丸、健脾生血颗粒、参茸卫生丸
阴虚火旺 汗出+阴虚 当归六黄汤
(盗汗)
知柏地黄丸、心脑舒口服液
邪热郁蒸 蒸蒸汗出+黄汗+弦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丸
 
考点 44 消渴
  方剂 中成药
阴虚燥热 典型三多一少 玉女煎 降糖胶囊、消渴平片、消糖灵胶囊
脾胃气虚 消渴+气虚 参苓白术 参苓白术散、益津降糖口服液
气阴两虚 消渴+消瘦 七味白术散或
合生脉散
参精止渴丸、参芪降糖胶囊消渴丸
肾阴亏虚 消渴+肾+阴虚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 饮一溲一 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
 
考点 45 
 
 
  方剂 中成药
热淋 小便疼+黄腻滑数
(湿热淋)
八正散 八正胶囊、复肾宁片、分清五淋丸
石淋 小便疼+石/中断 石韦 复方金钱草颗粒、净石灵胶囊、五淋化石
血淋 小便疼+血 小蓟饮子 肾炎灵胶囊、五淋丸
气淋 生气后小便疼+弦 沉香 柴胡舒肝丸
膏淋 小便疼+浑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丸、前列泰片
劳淋 小便疼+遇劳即发 无比山药 前列回春胶囊、男康片
 
考点 46 癃闭
  方剂 中成药
膀胱湿热 排尿困难+黄腻滑数 八正散 八正合剂、清淋颗粒
湿热瘀阻 排尿困难+涩 代抵当汤 癃清片、前列通瘀胶囊、前
列通片、癃闭舒胶囊
肾阳衰惫 排尿困难+腰膝冷而酸软无力 济生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考点 47 水肿
  方剂 中成药
风水相搏 水肿+表证 越婢加术汤 肾炎解热片
水湿浸渍 水肿+白腻 五皮散合胃苓汤 肾炎消肿片
湿热壅盛 水肿+黄腻 疏凿饮子 肾炎灵胶囊、肾炎四味片
脾阳虚衰 水肿+脾气虚 实脾饮 肾炎温阳片
肾阳衰微 肾阳虚+腰酸冷痛 济生肾气丸合真
武汤
肾炎舒颗粒、肾炎康复片、肾康宁片
 
考点 48 腰痛
  方剂 中成药
 
肾虚腰痛
腰痛隐隐+阴虚/阳虚 肾阴虚左归丸肾阳虚右归丸 左归丸、鱼鳔丸、七宝美髯丸、腰痛片、杜仲天麻素片、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杜
仲颗粒
瘀血腰痛 腰痛如刺+涩 身痛逐瘀汤 瘀血痹颗粒、舒筋活血定痛散、腰疼丸、腰
痹通胶囊
湿热腰痛 腰痛+黄腻 四妙丸 三妙丸、四妙丸、湿热痹颗粒、豨莶丸、风
湿圣药胶囊
寒湿腰痛 冷痛重着 甘姜苓术汤 附桂风湿膏、狗皮膏、风寒双离拐片、祛风
舒筋丸
 
考点 49 郁证情绪不宁
  方剂 中成药
肝气郁结 情绪不宁+气滞+弦 柴胡疏肝散 逍遥丸、丹栀逍遥丸、越鞠丸
 
痰气郁结 梅核气 半夏厚朴 舒肝平胃丸
心神失养
(脏躁)
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甘麦大枣 脑乐静、脑力静糖浆
心脾两虚 情绪不宁+心脾虚 归脾汤 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考点 50 虚劳
  方剂 中成药
气虚   四君子汤 十一味参芪胶囊、参芪十一味颗粒
血虚   四物汤 归芪口服液、再造生血片、薯蓣丸
阴虚   沙参麦冬 人参固本丸(阴虚气弱)、河车大造丸(肺肾阴虚)
阳虚   附子理中汤 补白颗粒
 
考点 51 痹症肢体关节疼痛
  方剂 中成药
行痹 风为主 防风 九味羌活
痛痹 寒为主 乌头汤 风湿定片、寒湿痹颗粒
着痹 湿为主 薏苡仁 风湿痹康胶囊、痹痛宁胶囊、四妙丸、湿热痹颗粒
尪痹 关节肿大
僵硬变形
桃红饮和独
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合剂、尪痹颗粒天麻丸、益肾蠲痹丸
 
考点 52 中暑
  方剂 中成药
阳暑 夏天发热 白虎汤 清暑解毒颗粒、暑热感冒颗粒
阴暑 夏天着凉 香薷 暑湿感冒颗粒、暑症片、藿香正气水
 
考点 53 内伤发
发热,无恶寒、无浮脉
  方剂 中成药
气虚发热 发热+气虚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丸(水丸)
阴虚发热 发热+阴虚 清骨散 知柏地黄丸
气郁发热 发热+弦数 丹栀逍遥散 丹栀逍遥丸
血瘀发热 发热+瘀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口服液
 
考点 54 积聚
腹内结块,㿂积瘕聚。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正虚邪结 腹中结块+虚 八珍汤合化积丸 和络舒肝胶囊、慢肝养阴胶囊
 
考点 55 
  方剂
热毒蕴结 疖+舌红苔黄脉数(实热) 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湿毒蕴结 疖+黄腻滑数、化脓(湿热) 仙方活命饮合透脓散
阴虚内热 疖+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 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考点 56 乳痈
红肿热痛,急性乳腺炎,好发于产后 1  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
  方剂
气滞热壅 红肿热痛不明显+未化脓(早期) 瓜蒌牛蒡汤
热毒炽盛 红肿热痛明显+化脓 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
 
考点 57 乳癖
乳腺增生(不圆不硬不黏连),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方剂
肝郁痰凝 乳癖随喜怒消长 逍遥蒌贝散
冲任失调 乳癖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 二仙汤合四物汤
 
考点 58 粉刺
  症(一看颜色二看舌苔) 方剂
肺经风热 粉刺色红+薄黄苔 枇杷清肺饮
胃肠湿热 粉刺色红+黄腻苔 茵陈蒿汤
痰湿瘀滞 粉刺色暗红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
 
考点 59 瘾疹荨麻疹,风团
  方剂
风寒束表 风团+脉浮紧 桂枝麻黄各半汤
风热犯表 风团+脉浮数 消风散(风热)
胃肠湿热 风团+脉滑数 防风通圣散(表里俱实)
血虚风燥 风团反复发作日久 当归饮子
 
考点 60 
内痔:便血(无痛)、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外痔:坠胀、疼痛、异物感
  方剂
风伤肠络 滴血或喷射状出血(内痔)+风热(脉浮数) 凉血地黄汤
湿热下注 痔疮+黄腻 脏连丸(黄连
气滞血瘀 痔疮+疼痛+涩 止痛如神汤
脾虚气陷 痔核脱出+脾气虚 补中益气汤
 
 
考点 61 阳痿
  方剂
惊恐伤肾 阳痿+有惊吓史 启阳娱心丹
心脾两虚 阳痿+心脾虚 归脾汤
肾阳不足 阳痿+肾阳虚 右归丸
肝郁不舒 阳痿+抑郁+弦 逍遥散
 
考点 62 男性不育证
一年以上。阳痿+精子稀少、活力下降
  方剂
 
 
肾虚精亏
 
 
精子稀少、活力下降+肾虚
大补元煎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若阳虚症状较甚者,以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若阴虚症状较重者,以左归丸
五子衍宗丸加减
肝郁气滞 精子稀少、活力下降+抑郁+弦 柴胡疏肝散
湿热下注 精子稀少、活力下降+热 程氏萆薢分清饮
 
考点 63 跌打损
  方剂
气滞血瘀 外伤+新患病、疼痛严重、活动受限 初期用顺气活血汤加减;后期予
疏风养血汤或舒筋活血汤加减
瘀血阻络 外伤+日久 身痛逐瘀汤或桃红饮
风寒湿瘀 外伤+与天气有关+白腻 独活寄生汤或补肾壮筋汤
 
考点 64 月经先
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7*2),称为“月经先期”
  方剂
脾气虚 月经周期提前+纳少便溏+乏力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肾气虚 月经周期提前+腰膝酸软 固阴煎(肾气虚)或归肾丸
肝郁血热 月经周期提前+舌红苔黄脉弦数 丹栀逍遥散
 
考点 65 月经后
  方剂
肾虚 月经周期延后+腰膝酸软 归肾丸
血虚 月经周期延后+面色苍白或萎黄 大补元煎
气滞 月经周期延后+胀+弦 乌药
痰湿 月经周期延后+腻苔滑脉 芎归二陈汤
 
考点 66 月经前后无定
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 7 天以上,连续 3 个周期以上者(7*3),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
 
肾虚 先后不定+腰膝酸软 固阴煎(肾气虚)
肝郁 先后不定+胀+弦 逍遥散
脾虚 先后不定+脾气虚 归脾汤
 
考点 67 月经过
  方剂
肾虚 经血量少+腰膝酸软 归肾丸
气血亏虚 经血量少+胀+弦 滋血汤
痰湿 经血量少+腻苔滑脉 六君子加归芎汤
血瘀 经血量少+涩 桃红四物汤
 
考点 68 月经过
  方剂
气虚 经血量多+气虚 举元煎合安冲汤
血热 经血量多+热 保阴煎
血瘀 经血量多+瘀点瘀斑 失笑散
 
考点 69 痛经
    方剂
 
实证(都有瘀)
气滞血瘀 痛经+胀+瘀 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 痛经+冷痛+紧 少腹逐瘀汤
湿热瘀阻 痛经+黄腻滑数 清热调血汤
 
虚证
气血虚弱 小腹隐痛喜按+气血虚 圣愈汤(补气血)
肝肾亏虚 小腹绵绵作痛+腰膝酸软 调肝汤(肾虚)
 
考点 70 月经过
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量多或淋沥不尽/经血非时而下
  方剂
气血两虚 出血量多或淋沥不尽+气血虚 归脾汤
脾不统血 出血量多,日久而止+气血虚 固本止崩汤
肝肾不足 非时而下+肝肾阴虚 左归丸合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
瘀血阻络 非时而下+涩 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考点 71 绝经前后诸证
  方剂
阴虚火旺 绝经前后+细数(阴虚) 百合地黄汤
脾肾阳虚 绝经前后+冷痛+脾肾 右归丸合四君子汤
肝郁肾虚 绝经前后+腰膝酸软、烦躁易怒 一贯煎合逍遥散
 
考点 72 带下过
  方剂
脾虚湿盛 带下量多+如涕如唾/脾虚+湿 完带汤
肾阳亏虚 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肾阳虚 内补丸
 
湿热下注 带下量多+黄腻滑数 止带方
 
考点 73 积滞
  症(有腐) 方剂
乳食内积 嗳腐酸馊+实证 乳积:消乳丸,食积:保和丸
脾虚夹积 萎黄+腥臭(腐) 健脾丸
 
考点 74 厌食
  症(无腐) 方剂
脾失健运 厌食+脉尚有力 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 厌食+脉缓无力 异功散(四君子+陈皮
脾胃阴虚 厌食+脉细数 养胃增液汤
 
考点 75 鼻渊
  方剂
风热蕴肺 鼻流黄涕+脉浮数 泻白散合辛夷清肺饮
胆经郁热 鼻流黄或黄绿涕+脉弦数 龙胆泻肝汤
 
考点 76 口疮
  方剂
心脾积热 口疮+实热 凉膈散
脾肾阳虚 口疮+阳虚 附子理中丸合金匮肾气丸
 
考点 77 咽喉肿
  方剂
风热外袭 咽部疼痛+脉浮数 疏风清热汤
火毒上攻 咽部疼痛+脉数有力 清咽利膈汤
虚火上炎 咽部疼痛+脉细数 养阴清肺汤或知柏地黄丸
 
考点 78 耳鸣耳
  方剂
风热侵袭 耳聋耳鸣+脉浮数 银翘散
肝火上扰 耳聋耳鸣+脉弦数 龙胆泻肝汤
肾精亏损 耳聋耳鸣+腰膝酸软 耳聋左慈丸
脾胃虚弱 耳聋耳鸣+气虚、脾虚 益气聪明汤
 
考点 79 处方的常用术语与药名有关的术语
 
炮制类 止咳平喘用蜜炙麻黄;健脾止泻用炒山药;酒蒸大黄,缓和泻下作用。
品质类 牡蛎、九孔石决明、马蹄决明、  左秦艽、子黄芩、金毛狗脊、鹅枳实
天麻、净山楂
 
考点 80 正名别
正名 别名 正名 别名
防己 防己、汉防已 牛膝 怀牛膝
红花 红花、红蓝花 西红花 红花、番红花
蒺藜 蒺藜、白蒺藜 沙苑子 沙苑蒺藜、潼蒺藜
丹参 丹参、赤参 拳参 紫参
北沙参 辽沙参、东沙参、莱阳沙参 南沙参 泡沙参、空沙参、白沙参、白参
百部 百部草、肥百部、野天门冬 茜草 茜草茜草根、茜根、血见愁、
活血丹、地血
益母草 坤草、茺蔚、益明 茺蔚子 益母草子、坤草子
木蝴蝶 玉蝴蝶、千张纸、云故纸、白故纸 补骨脂 破故纸
香附 香附子、莎草根 大黄 川军、生军、锦纹、将军
山茱萸 山萸肉、杭山萸、枣皮 千金子 续随子
杜仲 杜仲、木绵 马钱子 番木鳖、马前、马前子
辛夷 木笔花、辛夷花、毛辛夷 牛蒡子 大力子、鼠黏子、牛子、恶实
甘草 皮草、国老 艾叶 祁艾、蕲艾、灸草、冰台
龙眼肉 桂圆肉、益智 佩兰 佩兰叶、省头草、醒头草
肉苁蓉 淡大芸 重楼 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
淫羊藿 仙灵脾 续断 续断、川断、接骨草、六汗
槟榔 槟榔、大腹子、海南子 海螵蛸 乌贼骨
 
考点 81 常用的液体辅
白酒——七厘散、五虎丹;醋——紫金锭蟾酥锭;香油——黄水疮药;花椒油——四圣散
;茶水——如意金黄散;蛋清——武力拔寒散
 
考点 82 饮片处方调配饮片的处方应付
炮制方法 常见饮片
清炒品 逢子必炒
麸炒品 僵蚕白术枳壳【麸炒僵白枳】
炮制品 草乌(水)、川乌(水)、天南星(矾制)、附子(炮制)、吴茱萸甘草水)、
远志甘草水制去心)、厚朴(姜)、何首乌
烫制品 龟甲鳖甲穿山甲【烫三甲】
煅制品 瓦楞子自然铜、花蕊石、钟乳石、金礞石、青礞石【煅石头】
炭制品 蒲黄侧柏叶地榆炮姜干漆【炭止血】
蜜制品 枇杷叶马兜铃【蜜止咳】
醋制品 延胡索京大戟、芫花【醋止痛、醋解毒】
盐制品 补骨脂益智仁【盐补肾】
 
考点 83 特殊煎药方
 
 
 
 
先煎
 
矿物、动物骨甲
石膏、生赭石自然铜、生磁石、 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龙骨、 生龙齿、生蛤壳、生石决明、生 珍珠
母、生瓦楞子鳖甲龟甲、  生牡蛎、鹿角霜
有毒饮片 川乌、生草乌或制附子
 
后下
气味芳香 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  鱼腥草
久煎有效成分易
被破坏
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  番泻叶
 
包煎
黏液质较多 车前子葶苈子
富含绒毛 旋覆花枇杷叶
花粉 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
烊化 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
另煎 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羚羊角水牛角
冲服 粉末 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车、沉
香、金钱 白花蛇
兑服 液体 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
煎汤代水   葫芦壳、灶心土
 
考点 84 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
虫蛀 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 白芷北沙参薏苡仁柴胡大黄鸡内金
【大人只杀柴鸡】
霉变 糖类、黏液质、淀粉、蛋白
质及油类
牛膝天冬马齿苋菊花蕲蛇五味子、人
参、独活紫菀等【牛马蛇神紫菊活五天】
 
泛油
挥发油 当归苍术
脂肪油 桃仁、杏仁、柏子仁
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
 
变色
由浅变深 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
由深变浅 黄芪黄柏
由鲜艳变暗淡 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
气味散失 含有挥发油的药物 肉桂沉香、豆蔻、砂仁
风化 某些含有结晶水的无机盐
类药物
胆矾、硼砂【风月】、芒硝
潮解 固体饮片吸潮 青盐、咸秋石、芒硝【既容易风化,又容易潮解】
 
粘连
糖分高 天冬、熟地
熔点低 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
腐烂 鲜药 生姜、鲜地黄、鲜芦根、鲜石斛
 
考点 85 中药贮
1.阴凉处——不超过 20℃;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 20℃;冷处——2℃~10℃;常温——
10℃~30℃
2.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
结晶水矿物类——密封的缸、罐中,并置于凉爽处 3.中成药剂型与贮藏要求
 
胶囊剂和栓剂不宜超过 30℃考点 86 对抗贮存法
 
牡丹皮 泽泻山药【泻药丹】
蛤蚧 花椒吴茱萸、荜澄茄【花无缺防蛤蚧
蕲蛇、白花蛇 花椒大蒜瓣【大花蛇】
土鳖虫 大蒜【大土鳖】
人参 细辛【细心人】
冰片 灯心草【冰心】
硼砂 绿豆【绿豆沙】
红花 冬虫夏草
 
考点 87 中药饮片不同炮制品的正确应
当归(补血) 当归四逆汤
当归(活血) 四物汤
当归炭(止血) 共人散剂
紫苏 苏子降气汤《医方简义》
紫苏 降气定喘丸、苏子降气汤
大蓟 大蓟散:热邪伤肺、呕吐出血之肺疽
大蓟 十灰散
干姜 温脾汤、如圣散
姜炭 生化汤
枳壳 血府逐瘀汤
麸炒枳实 槐花
大黄 温脾汤(冷积便秘)
大黄(向上) 当归龙荟丸
大黄(活血) 大黄䗪虫丸
大黄炭(止血) 十灰丸
白芍(补血) 四物汤
白芍(缓急止痛) 痛泻要方
白芍(疏散、柔肝止痛) 柴胡舒肝丸
香附(行气) 越鞠丸
醋制香附(止痛) 越鞠保和丸
甘草(解毒) 普济消毒饮
蜜炙甘草 甘草
苦杏仁(咳喘) 麻黄杏仁汤
苦杏仁 杏仁煎
苦杏仁(温性)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考点 88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
 
功效相似,同用治疗一种病证
(相须)
附子理中丸+四神丸 增强温肾运脾、涩肠止泻的功效,治
疗五更泻
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增强补益心脾、益气养血的功效,治
 
    心悸失眠
脑立清胶囊(片+六
味地黄丸
用于高血压病证属肝肾阴虚,风阳上
扰者
 
 
功效不同一药为主,一药为辅
(相使)
二陈丸+平胃散 二陈丸燥湿化痰为主药,辅以燥湿健
脾的平胃散同用
乌鸡白凤丸+香砂六君丸 乌鸡白凤丸为主药,辅以香砂六君子丸开气血生化之源,增强主药的养血
调经之功
 
一种药物能够明显抑制或消除另一种中成药的偏性或副作用
(减毒)
舟车丸+四君子丸 峻下而不伤正气
金匮肾气丸+麦味地
黄丸(生脉散/参蛤散)
用于肾虚作喘久病兼见咽干烦躁者,
防止金匮肾气丸燥烈伤阴,降低副作用
 
部分疾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内+外)
内服艾附暖宫丸,外
贴十香暖脐膏
用于妇女宫冷不孕。共奏养血调经、
暖宫散寒之效
内服六神丸,外用冰
硼散吹喉
用于咽喉肿痛,共奏清热解毒、消肿
利咽之效
 
考点 89 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1.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
 
 
十八反
半蒌贝蔹
及攻乌
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
肺丸(含川贝、半夏)【咳嗽喘】
大活络丸、尫痹冲剂、天麻丸、
人参再造丸(含附子)【风湿】
藻戟遂芫
俱战草
心通口服液,内消瘰疬丸(含海藻
祛痰止咳颗粒(含甘遂
橘红痰咳颗粒,通宣理肺丸,镇
咳宁胶囊(含甘草
十九畏 丁香莫与
郁金
六应丸、妙济丸、紫雪散苏合香
丸、纯阳正气散(含丁香
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
(含郁金)【胆】
  1. 含有毒药物中成药的联用(毒+毒)
附子 大活络丹 天麻
朱砂 朱砂安神丸 天王补心丹
冰片 复方丹参滴丸 速效救心丸
  1. 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禁忌(寒+热,证候禁忌)
附子理中丸 牛黄解毒片
附子理中丸 黄连上清丸
金匮肾气丸 牛黄解毒丸
 
考点 90 中西药联系用药的特点 1.协同增效
①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黄连黄柏+四环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磺胺甲基异恶唑
②治疗消化性溃疡——甘草白芍冰片+丙谷胺  /  复方丙谷胺(胃丙胺)
③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金银花+青霉素
④抗炎、抗变态反应——甘草+氢化可的松
⑤提高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
⑥加强升压作用,还减少对升压药的依赖性——丹参注射液+间羟胺(阿拉明)、多巴胺
⑦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适度提高心率,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生脉散、丹
 
参注射液+莨菪碱 2.降低毒副反应
 
 
①肾盂肾炎,既可防止其胃肠道反应,又可保留呋喃唑酮的杀菌作用——甘草+呋喃唑酮(痢特灵)
②治疗精神分裂症,消流涎副作用——石麦汤(生石膏、炒麦芽)+氯氮平
③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减少胃肠道反应——白及、姜半夏茯苓+碳酸锂 3.减少剂量
①盐酸可乐定+珍菊降压片,比单用剂量减少 60%
②地西泮+苓桂术甘汤,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  1/3,减轻嗜睡等不良反应
③五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剂量降低
 
考点 91 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在药效学上的相互作用
  1. 香连丸+甲氧苄啶(广谱抗菌),抗菌活性提高 16 倍
  2. 强心苷+强心苷、发汗+发汗,不可联用
  3. 人参甘草鹿茸类激素(升糖、伤胃),不可与降糖药联用;麻黄(升压、心慌、失眠),不可与降压药、镇静催眠药联用
 
考点 92  含西药组成的中成药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
  1. 含有氢氯噻嗪的:珍菊降压片(还含盐酸可乐定)、溃疡宁片、脉君安片
  2. 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中含格列本脲:消渴丸、消糖灵胶囊
  3. 含有盐酸麻黄碱的成药:安嗽糖浆、苏菲咳糖浆、舒肺糖浆、散咳宁糖浆、天一止咳糖浆、镇咳宁糖浆、消咳宁片
  4. 含有吲哚美辛的:盆炎清栓、新癀片
 
考点 93 老年人的中药应用 1.不联用
  1. 麝香保心+地高辛
  2. 法莫替丁+银杏叶片、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
  3. 降糖药(二甲双胍、消渴丸、阿卡波糖和胰岛素)和心脑血管(培元通脑胶囊、益心通脉颗粒、活血通脉片【三通】)
  4. 甘草鹿茸+阿司匹林 2.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1. 老年人一般应从“最小剂量”
  2. 甘草 1-3g 调和药性;5-15-g 益气养心;大剂量服用或小剂量长期服用可出现低血钾、水肿、高血压等
(3)大黄 1-5g 泻下;0.05-0.3-g 收敛而便秘 3.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
  1. 阴虚选用轻补型滋补剂,如大补阴丸
  2. 阳虚应服用温补型滋补剂,如龟龄集
  3. 肾阴虚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4. 心脾心虚宜服人参归脾丸
 
考点 94 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
 
  1. 体温上升 1.5℃时就可导致胎儿畸形。
  2. 复方甘草口服液(含可待因),药虽然在乳汁中量小,但哺乳量大,新生儿对这类药物敏感,最好不用。
 
考点 95 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
  1. 用药及时,用量宜轻:小儿脏腑娇嫩,对药物敏感。
  2. 宜用轻清之品:小儿脏器清灵,攻伐和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
  3. 宜佐健脾和胃之品: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
  4. 宜佐凉肝定惊之品:小儿属于“纯阳”之体,热病偏多。
  5. 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小儿宜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药。
 
考点 96 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 1.坚持少而精的用药原则
  1. 植物药:雷公藤、草乌、益母草、蓖麻子、麻黄、北豆根、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巴豆、土荆芥、藿香、艾叶茵陈大黄番泻叶芦荟苍耳子
  2. 动物药: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蜂毒
  3. 矿物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朱砂、升汞、轻粉、红粉
 
考点 97 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 1.坚持少而精的用药原则
  1. 植物药:千里光、菊三七三七、商陆、黄药子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相思豆、川楝子黄药子艾叶五倍子石榴皮诃子、毒蕈伞
  2. 动物药:蜈蚣、鱼胆、蟾蜍、斑蝥、猪胆
 
考点 98 监测与报告 1.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1. 自愿呈报
  2. 集中监测
  3. 记录联结:地西泮等苯二氮䓬类药物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相关性;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脑出血之前存在相关性
  4. 记录应用
  1. 监管系统:国家级、省级
  2. 报告范围和程序
  1. 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2. 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 5 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满
5  年的,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1. 新的或严重的药方不良反应病例需用有效方式快速报告,不超过 15 个工作日。
 
考点 99 常见中药品种不良反应案例介绍 1.香加皮(强心苷):心律失常
  1. 雷公藤(肾):精子数量显著减少、性欲减退、睾丸萎缩
  2. 黄药子:肝毒性
  1. 胆矾(硫酸铜):蓝绿色大便。主要死因-肾衰竭。解毒剂首选依地酸二钠
  2. 细辛:呼吸中枢完全麻痹而死
  3. 苦杏仁(氢氰酸):呼吸麻痹而死,瞳孔散大
  4. 罂粟壳:针尖样瞳孔
  5. 中成药一般都是肝损害,鼻炎宁-过敏性休克,雷公藤制剂-肝肾损害,珍菊降压片(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低钾血症(四肢乏力),感冒通-出血
  6. 所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都是过敏
 
考点 100 常见中药品种不良反应案例介
  中毒表现 中毒解救
乌头(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 阿托品
马钱子(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
定痛丸、伤科七味片)
苯巴比妥钠
蟾酥(六六麝麝梅花喉) 心跳慢、心电图显示
房室传导阻滞等
阿托品
雄黄(砷) 有金属味、出血 二巯基丙醇
朱砂轻粉、红粉(汞) 有金属味、不出血 二巯丙醇磺酸钠类、硫代
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