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执业药师中药二规律记法
总结1带“白”的药(1)见白则止:白芷、白头翁、白鲜皮、白豆蔻、白茅根、白及、白附子、白前、白果、白术、白芍、白僵蚕、白矾
(2)见白不止:白花蛇舌草、白薇、白扁豆
总结2见根则热
(1)利咽:山豆根、板蓝根
(2)生津:葛根、天花粉(瓜萎根)、芦根、白茅根、糯稻根
(3)利尿:芦根、白茅根、苎麻根
总结3 见黄则液
(1)汗液:麻黄、黄芪、麻黄根
(2)尿液: 麻黄、蒲黄、黄芪
(3)痰液: 牛黄、天竺黄、黄药子、雄黄
(4)血液:黄芩、(黄连、黄柏)、生地黄、大黄、蒲黄、姜黄、黄药子、熟地黄
总结4 见姜则温:生姜、干姜、高良姜、炮姜、姜黄 (性温)
总结5 见紫则毒:紫苏、紫草、紫花地丁、紫珠叶、紫金锭、紫草膏
总结6 带“子”的药
(1)以子明目:枸杞子、菟丝子、青葙子、决明子、楮实子、车前子、覆盆子、女贞子、沙苑子
巧记:狗和兔清明时在车上临盆二子,女孩女贞子,男孩沙苑子
(2)以子润肠:决明子、冬葵子、紫苏子、榧子
巧记:冬葵的名字叫苏菲
(3)以子涩肠: 诃子、五倍子、金樱子、 (五味子-五更泄泻)
(4)以子杀虫:鸦胆子、牵牛子、川楝子、使君子、南瓜子、榧子、蛇床子
总结7带“仁”的药
(1)以仁润肠: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柏子仁、苦杏仁、核桃仁
(2) 以仁止泻:砂仁、薏苡仁、益智仁
总结8 带“藤”的药:大血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雷公藤、络石藤、夜交藤、钩藤(除钩藤外功效均与“络”有关)
总结9带“石”的药
(1)以“石”凉血/清热:石膏、络石藤、石韦、赭石、石斛、滑石、海浮石、石决明
(2)以“石” (块状)平肝潜阳: 礞石、磁石、石决明、赭石
(3)以“石” (粉末) 收湿敛疮: 石膏、滑石、赤石脂、炉甘石
总结10 以“香”结尾的药
(1)以“香”结尾能止呕:广藿香、丁香、沉香
(2)以“香”结尾能止痛:小茴香、木香、青木香、沉香、乳香、麝香、苏合香、安息香
总结11 以“皮”结尾的药
(1)以“皮”结尾能利水:五加皮、香加皮、桑白皮
(2)以“皮”结尾能燥湿:白鲜皮、秦皮、陈皮、椿皮
(3)以“皮”结尾能杀虫: 苦楝皮、椿皮、石榴皮、土荆皮
总结12 含有麻黄治感冒咳嗽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通宣理肺丸、急支糖浆、橘贝半夏颗粒、止嗽定喘口服液、小青龙胶囊、降气定喘丸、人参保肺丸、蛤蚧定喘丸
总结13内科以柴胡为君药的中成药:正柴胡饮颗粒、小柴胡颗粒、四逆散、逍遥颗粒、加味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柴胡舒肝丸、气滞胃痛颗粒
总结14 中成药中的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耳聋左慈丸
总结15 中成药中的上清: 黄连上清片、牛黄上清胶囊、芎菊上清丸、明目上清丸(药名带“上清”,功能必见“清热、散风、止痛”,主治必有“风”)
总结16 单味药功效相同的药物组: 甘遂、京大戟、红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蕲蛇、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香橼、佛手(疏肝理气、和中化痰);大蓟、小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莪术、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昆布、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紫菀、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咳);肉苁蓉、锁阳(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全蝎、蜈蚣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淫羊藿、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总结17 以牛黄命名的中成药: 牛黄上清胶囊、牛黄解毒胶囊、牛黄至宝丸、安宫牛黄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牛黄醒消丸、牛黄抱龙丸
总结18 以“四”开头的中成药: 四逆汤、四逆散、四神丸、四妙丸、四君子丸、四物合剂
总结19 活血剂的“心”: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滴丸、心可舒胶囊、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益心舒胶囊